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宜阳探索“八种模式”扶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拔“穷根”开“富路

    信息发布者:乔向阳
    2017-07-26 10:11:51    来源:网络   转载

    宜阳探索“八种模式”扶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拔“穷根”开“富路”

    宜阳探索“八种模式”扶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拔“穷根”开“富路”

    宜阳县白杨镇姚凹村驻村第一书记正在和贫困户探讨西红柿的销路

    宜阳探索“八种模式”扶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拔“穷根”开“富路”

    宜阳县锦屏镇河下村月嫂培训班上,村民正在进行新生儿护理学习

    宜阳探索“八种模式”扶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拔“穷根”开“富路”

    宜阳县富隆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企业支部在乡镇联系建设6个扶贫车间

    宜阳探索“八种模式”扶贫新路径 产业扶贫拔“穷根”开“富路”

    宜阳县樊村镇沙坡村金鸽扶贫基地

    本栏图片均为田义伟摄

    洛阳观察记者田宜龙付首鹏本报通讯员   宋会杰

    炎炎夏日,宜阳县盐镇乡李寨村贫困户李瑞的心情与这气温一样“高涨”,7月初,她拿到了在村里引进的企业打工赚到的“第一桶金”。虽然工资还不高,但是她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很多贫困地区来说,如果没有“造血”功能,一旦停止“输血”,最终还是会“原地踏步”。因此产业扶贫被当作是解决贫困问题的治本之策。省长陈润儿7月6日在豫西灵宝山区调研时就强调,要紧紧抓住产业扶贫这一根本途径,通过探索模式创新,努力变“死钱”为“活钱”、变“输血”为“造血”,让更多贫困群众尽快稳定脱贫。

    今年以来,宜阳县以产业扶贫为核心,以“第一书记”和致富带头人为引领,聚焦“八种模式”,走出了一条“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精准产业扶贫新路径。

    巧用机制“撬动”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工作摆上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以推进。

    7月9日召开的全省脱贫攻坚第四次推进会议则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宜阳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15个贫困乡镇、88个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53万户、5.4万人,计划2018年全县整体脱贫。其中今年计划脱贫31个村、1.3万人。

    在脱贫攻坚战中,宜阳县建立了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专门抓、扶贫专干具体抓工作等制度,全县各级各部门、县乡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15个乡(镇)全部成立了脱贫攻坚办公室,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履行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明确3至5名专职工作人员开展工作。

    该县还抽调352名帮扶干部组建成88支工作队驻村工作,为88个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坚持贫困村和非贫困村统筹推进,县直各部门工作人员每人分包3—5户贫困户,切实做到以点带面,实现帮扶全覆盖。

    为了让帮扶干部真正扑下身子沉下心扎根扶贫一线,该县制定出台了《宜阳县脱贫攻坚帮扶干部考核办法》,明确干部任用导向,以全面调动广大扶贫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同时,每月都通报15个乡镇的产业化扶贫项目、光伏扶贫项目等重大扶贫专项、整合资金使用情况以及教育、卫生、人社、民政、水利、金融脱贫助力贷等工作进展情况,以机制为杠杆,全面压实各级脱贫攻坚工作职责,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第一书记“用心用力”更“给力”

    日前,韩城镇朱家沟村流淌千年的运粮河畔迎来了“新客人”——一头头小毛驴。这是驻村扶贫第一书记程玉国,为贫困户争取来的脱贫“摇钱树”。

    2016年6月,程玉国从县统计局的岗位上被派驻到该村驻村后,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朱家沟的儿子”,大热天一脸汗水两袖灰为贫困户铺设新自来水管道,发动所有亲朋为挤在窑洞里的贫困户建起了新房……

    真刀真枪地干、实实在在地帮,是宜阳派驻贫困村、非贫困村的98名第一书记的真实写照。自2015年入村帮扶后,352名帮扶干部吃住在村,聚力脱贫;88个驻村帮扶工作队扎根一线,全县5000多名党员干部职工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一包到底,群众不脱贫,干部不脱钩,架起与村民的连心桥。

    第一书记做舵手,宜阳县又以建强能打硬仗善打胜仗的战斗队伍为抓手,抓队伍、强班子,提振作风,增强基层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和领导力,筑牢了脱贫攻坚堡垒。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该县还大力实施“农村能人计划”,选优配强带头人队伍,着力建好农村班子,引领精准扶贫工作深入推进;将农村致富能手、专业技术合作社负责人、民营企业家等优秀的乡土人才吸纳培养成党员,将有致富能力的党员引导“转化”成致富能手,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对贫困户提供经济和技术服务支持,发挥党组织和能人在引领脱贫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八种模式助力摘掉“穷帽子”

    宜阳县盐镇乡李寨村贫困户李瑞的幸福事儿,源于村里引进的一家专业生产游泳、潜水装备的企业。这家名叫富隆特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将车间建在了贫困村里,而贫困户则通过“扶贫车间”这条纽带实现脱贫。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宜阳县始终坚持把创新模式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抓手,坚持“一户多策、一村一品”的思路,立足传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探索出八种各具特色的扶贫模式,找准富民支点,夯实增收基础。

    “公司+基地+贫困户”。以河南民正农牧、新大牧业、至尚工业园、香鹿山凤凰岭体育生态公园等企业为依托,在全县布局32个产业基地,带动700名贫困群众就业脱贫。

    “公司+贫困户”。以河南正茂农业、洛阳开泰农牧公司等企业为依托,通过吸纳贫困户务工、入股分红、寄养付酬(代为养殖管理、盈利分红)等方式,带动93户贫困群众增收。

    “经营大户+贫困户”。以县内种植、养殖大户带动为承载,由县财政投入1000万元,给予“经营大户”补贴和增加贷款信用额度支持,带动1740户贫困户增收。

    “互助合作社+贫困户”。依托613家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入社发展大棚蔬菜种植。

    “帮扶单位+贫困户”。通过与215家驻村帮扶单位互动合作,围绕贫困村产业发展,全力提供各类帮扶措施。

    转移就业脱贫。成立“宜阳红”月嫂家政服务协会,与郑州、洛阳等25个家政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关系,已有244名月嫂到郑州上岗就业;举办大型招聘会35场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4800个;加大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力度,今年上半年为1031人次发放补贴22.2万元;推进贫困劳动力技能提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133期、6979人次;依托永晖创业孵化基地,吸纳贫困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80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250万元,直接扶持517人自主创业,带动贫困劳动力702人实现就业。


    “互联网+”脱贫。依托宜阳电商产业园建立“互联网+”发展模式,在全县88个贫困村建设村级服务站,把贫困村、贫困户家中的土特产销往全国。

    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1.1亿元,涉及87个贫困村和181个非贫困村,今年8月底将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可带动3555个贫困家庭,户均增收3000元。

    有了这些“造血干细胞”,将加快宜阳从根本上摘掉“穷帽子”,贫困群众也将因此大大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